相信目前大家对于余姚工业园区这方面的内容都很感兴趣,现在林女士也是在网络上整理了一些关于余姚跌得最惨的楼盘相关的信息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
苏学名(化名)在模具行业工作了大半辈子,从来没有想过。本来只想升级自己的小作坊“腾笼换鸟”,现在却陷入了“既看不到店,也看不到钱”的困境。
2016年1月28日,模客镇成功入围浙江省第二批特色城镇名单,建设基于余姚发达的硬件和模具产业,是余姚市第一个省级特色城镇。当时,不仅在浙江,而且在全国范围内也开始掀起特色城镇建设的热潮。
“很热闹,省市领导纷纷来考察,大家对这个项目都很乐观。”据知情人士黄青(化名)回忆,当地政府对模客镇的招商引资也有各种税收优惠。只要工商登记在当地,前三年可以减免税费。
综合考虑,黄青放弃了给孩子买学区房的计划,把钱投入到模客镇,买了一套商住一体的房子。出乎意料的是,他的60多万元和其他158户业主共计数千万元,与仍在建设中的模客镇一起睡着了。
在2017年发布的浙江省特色城镇创建和培育对象评估中,模客城镇被降格,从创建降格为培育。与其他特色城镇降格后的进步相比,模客城镇已经崩溃。最近,一些行业分析文章被列入“中国特色城镇死亡名单”。
模客镇搁浅
根据官方数据,模具城位于朗霞街和余姚工业园区西部,规划面积3.32平方公里,申报方向为高端设备制造。对于城镇的定位,官方计划将其建设成为长三角一流的模具行业制造商公园,成为国际模具行业智能制造高地、国际模具贸易和文化博览中心。
国际模具城是模具城的重要项目之一,建设方为浙江港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现在,建设项目的示意图仍然站在现场的门口,图片已经变成了旧的和白色的。从栅栏门看,现场杂草长得一人多高,半成品厂房众多,有些已经封顶,有些主体结构暴露,可以说是“未完成”现场的外观。
而标志着余姚国际模具城营销中心的地方,目前上市的是一家制造工厂,据说这个营销中心是租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苏学名和黄青的投资以反复维权失败告终。“他们(开发商和政府)找了很多人跟我们谈这个项目,说房子还会继续建。”但这已经三年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给出解决方案。
根据公开信息,余姚国际模具城开发商为余姚世模投资有限公司,一期工程于2015年4月开工,同年8月开工销售;2016年1月28日,模具城入选浙江省特色城,同年模具城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而停工;2017年8月,模具城因项目推广缓慢而降格。根据协议,模具城应于2017年4月30日交付,但仍处于停工状态,复杂的债权关系也使项目处置进展缓慢。苏学名透露,他的购房款不是开发商的账户。
不过,另一位信源表示,开发商资金链断裂也与政府承诺的补贴不到位有关,涉及土地差价的补贴数千万元。
工作人员回复说,余姚市政府和朗霞街道办事处对国际模具城的困境给予了积极的帮助和协调,主要包括:积极协调解决施工单位劳动纠纷;协助理顺余姚世界模范投资有限公司与债权人、担保人、施工单位的债权债务和所有权关系,公司实际控制人基本明确,为下一步复工创造有利条件;建立开发商与购房者之间的沟通机制,定期召开通知会,沟通项目进展情况,争取项目顺利过渡。
特色小镇能否帮助产业转型?
未来模客镇将走向何方?根据朗霞街的说法,国际模具城作为模客小镇的重要项目之一,将在责任范围内尽力帮助。余姚市政府、朗霞街道办事处抓紧启动了329国道线南复线、进士第路(南段)、籍义巷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善配套设施,引进了一系列与模具相关的项目,如上市公司朗迪集团智能项目、小微企业智能谷等,形成产业集聚。
但即使项目暂停,建设“模具城”,即建设高端模具产业集群,仍出现在余姚市政府2018年12月发布的“余姚产业集群建设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规划建设高端模具智能制造区、模具应用产业区和模具社区三个功能分区。
事实上,余姚工业经济发达,家电、塑料模具、机械五金、化纤纺织四大传统产业占70%以上。余姚作为浙江省三大模具产业集聚基地之一,已有60多年的模具产业发展历史,拥有“中国塑料城”和“中国轻工(余姚)模具城”两个专业市场。
余姚以国际模具城项目建设为契机,提出创建模具客户镇,整合智能模具制造、模具客户创业创新、模具贸易、文化旅游等功能,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聚集。2016年7月发布的《余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城镇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重点规划建设特色城镇。
根据赛迪顾问最近发布的《2019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余姚在百强县排名第17位。目前百强县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第二产业。据余姚市统计局统计,2012年至2018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59.3%、59.3%、57.9%、55.5%、54.9%、57.2%、58.1%以上。
然而,根据上述计划,城市工业集群的空间布局存在许多、分散和小问题,产业集群不够明显。在城市工业集群中,超过70%的第一个主导产业是机械硬件、电气、电器、塑料制品、汽车和零部件等传统产业。新兴集群的主导产业只有少数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导致同质竞争突出。
在这方面,该计划提出促进集聚发展,包括建设制造特色城镇,重点发展智能制造、高端设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生命健康、信息经济、时尚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
事实上,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和工业竞争的加速,近年来,余姚努力建设先进的制造业高地,建设智能经济示范区,加快大量重大工业项目、智能光电、机器人等特色城镇,余姚工业从分散到集群,从传统制造到高端制造。
目前,余姚市另有两个特色城镇被列入省级特色城镇创建单位,分别是智能光电城镇和机器人智谷城镇,其中智能光电城镇入选中国特色城镇50强。
政策优惠期过后怎么办?
从项目停工到降格,模客镇暴露出的问题是,特色镇建设需要强调企业主体,但要避免单一主体。
张伟文认为,特色城镇的顶层设计不同于以往的开发区。特色城镇还包括社区、文化旅游发展项目等。事实上,有必要加强其社区建设、产业与城市一体化,产生一种粘连,使企业和人才最终愿意留下来,但这需要一个过程。现在许多地方的特色城镇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一本质,或者有点按照旧的惯例,很容易出现问题。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徐建峰还在《特色城镇聚集“创新”功能》一文中表示,浙江省特色城镇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许多地方削尖了头,争取配额政策,变相扩大公园或建设城市从事房地产;更多的地方只是把原来的块经济换成了新的瓶子。
张伟文还提到,许多特色城镇建设者依靠特色城镇等品牌来争取政府资源,特别是土地指标。但根本问题是,单靠优惠政策是不可持续的。由于特色城镇强调产业转型升级,主要依靠高端人才,首先吸引人才,然后实现人才集聚和产业集聚。“现在很多小镇都提出了这个问题。政策优惠期过后该怎么办?”
徐建峰认为,特色城镇的目的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转型升级的基础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因此,特色城镇应该有一个吸引人才的环境。它不一定需要产业基础,而是通过宜人的生活环境吸引科技人才和其他人才,从而推动创新和创业。
同时,特色城镇的设计本身是去房地产化的,但如果一些地方缺乏自己的资金,无法启动社会资金,它可能仍然依赖于一些房地产企业。”事实上,这个问题的本质最终是通过土地财政来平衡,也就是说,企业帮助政府从事产业,然后政府给企业一些商业和住宅用地,让企业做一些资本平衡。”张伟文说。
目前,特色城镇建设已从火热期走向冷静期。
今年5月1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言人孟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特色城镇建设逐步回归理性,坚持产业城镇、特色城镇,促进规范纠正和典型指导,出现了一批产业特色、元素集聚、环境优美、宜居、宜居的特色城镇,淘汰了427个“问题城镇”。
对特色小镇未来发展趋势,张蔚文认为,小镇建设还在路上。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浙江建设特色城镇走在全国前列,但到目前为止,只有7个城镇正式戴上帽子,其他城镇仍处于创建或培育期。“特色城镇所包含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理念是正确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我仍然乐观地认为,它将继续发展。但要避免过热,大家一窝蜂搞特色小镇。”
张伟文表示,从浙江特色城镇发展的角度来看,政府的作用不容低估,特别是在初期,政府投资较大,但特色城镇可持续发展,或需要企业发挥主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企业互动更重要,各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
根据张伟文团队的一项研究,通过利用2000~2013年336个地级市高新区的相关数据,比较政策因素(即行政力量)和市场力量,市场力量对企业选址的影响将更加明显,市场力量包括当地产业集聚和城市化集聚水平,这将影响其最终成功。